IMG_0197 Zheng Yin redseal.png
       
     
IMG_1630.jpeg
       
     
IMG_1625.jpeg
       
     
IMG_1637.jpeg
       
     
IMG_3219.JPG
       
     
藝海拾貝
       
     
行書 舞鶴
       
     
行書條幅 摘錄高適《别董大》
       
     
香港電器工程商會
       
     
行草竪幅 莊奴 《小城故事》
       
     
行草竪幅 宗澤《早發》
       
     
行書斗方 惜緣
       
     
行書條幅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劉禹錫《秋詞》
       
     
行書竪幅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行草橫幅 蘇軾《江城子》
       
     
行書橫幅 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行書竪幅 米芾 《擬古》
       
     
 行書條幅 米芾 《吳江垂虹亭作》
       
     
 行書條幅 米芾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
       
     
 行書竪幅 米芾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
       
     
行書竪幅 王夫之《莊子解》
       
     
行書竪幅 王夫之《莊子解》逍遙遊 卷一
       
     
草書竪幅「逍遙遊」并王夫之《莊子解》節選
       
     
 行書竪幅 米芾 《重九會郡樓》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行書橫幅 米芾《送王渙之彥舟 》
       
     
草書豎幅 摘錄蔡邕
       
     
同舟共濟 逆境前行
       
     
行書豎幅 劉禹錫《陋室銘》
       
     
行書豎幅 劉禹錫《陋室銘》
       
     
草書竪幅 蘇軾《水調歌頭》
       
     
草書中堂 「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高適《燕歌行》 行草手卷
       
     
王勃《滕王閣序并詩》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并詩》) 草書手卷
       
     
惜水
       
     
IMG_0197 Zheng Yin redseal.png
       
     
IMG_1630.jpeg
       
     
IMG_1625.jpeg
       
     
IMG_1637.jpeg
       
     
IMG_3219.JPG
       
     
藝海拾貝
       
     
藝海拾貝

用了金墨,效果驚喜。浸淫書法多年,愈是鑽研,愈覺書法藝術就如汪洋大海,沒有邊際。自己可能只是撿了幾粒貝殻,剛剛離開沙灘投入藝海。

這次終於用了自己刻的閑章「遊於藝」在自己的作品上!寓意在藝術的海裡游曳。

行書 舞鶴
       
     
行書 舞鶴

筆畫起首,或短小如撇點者,筆尖出鋒,隨後扭轉,就如小鳥立於枝頭,顧盼生姿。本作寫鶴舞,正好問問各位,看到多少隻小鳥?

行書條幅 摘錄高適《别董大》
       
     
行書條幅 摘錄高適《别董大》

與友人握手言別,借古人送行詩,鼓勵對方勇敢前行。既有大志,必有成就之日。

香港電器工程商會
       
     
香港電器工程商會

2015年11月受邀為香港電器工程商會2015年度周年會慶暨第二十一屆理事就職典禮晚宴題字

行草竪幅 莊奴 《小城故事》
       
     
行草竪幅 莊奴 《小城故事》

這是鄧麗君唱的一首歌,用作電影主題曲,可謂一時紅遍海內外,膾炙人口。原故事說的是台灣苗栗縣一個小城,但不妨當成是我城香港,想一想,是否也充滿喜樂故事?

您的小城又在哪裏?

行草竪幅 宗澤《早發》
       
     
行草竪幅 宗澤《早發》

《早發》 宋‧宗澤繖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

創作背景

宗澤為宋朝名將。曾多次上書高宗,力主北伐抗金,收復失地,還都東京,但均被投降派所阻,壯志難酬。宋代重文輕武,武將在朝中地位不高,而且宋經濟很富裕。在皇帝看來,給幾個小錢就可以和平,何必花更多的錢和力氣去打仗?

此詩究竟是出征途中,隊伍被召回時所寫,還是只是想像中的景象?

關於征戰的詩詞很多,這麽正面還真少。顯示部隊戰鬥力強盛,而宗澤具大將之風,戰況瞭然胸中。

行書斗方 惜緣
       
     
行書斗方 惜緣

《何以笙簫默》 顧漫
向來緣淺
奈何情深
既然琴瑟起
何以笙簫默

緣份從來是難得的,情卻很深。即然琴瑟能夠和鳴,為何笙簫不能合奏?

行書條幅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行書條幅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江山勝景長存,潮起潮落循環不息,而人生短暫易逝。有人但求留下功業,延續自己的影響力。也有人只要剎那的光輝,不求永恒。你想要的人生是怎樣的?

人生的意義,是否就是名聲長存世間呢?不過,現在被記住的偉人,當初也許並非有意為之吧。那麼,努力活在當下,也許才是適當選擇!

劉禹錫《秋詞》
       
     
劉禹錫《秋詞》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為什麼許多文人都在感慨秋天寂寥,但我卻從來沒有這種感覺?直到看到這首詩。原來,真的有人和我一樣。在香港,秋風驅散了夏季的悶熱,帶來清新和乾爽,真是快樂舒適的季節!

行書竪幅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行書竪幅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湖邊美景,詩人出口成章。我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讀著詩句,想像著那動人景色,筆走龍蛇。這種暢快,就如親臨其境一樣。


釋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

行草橫幅 蘇軾《江城子》
       
     
行草橫幅 蘇軾《江城子》

177cm x 70cm (已裱尺寸:241cm x 84cm) 2019年 「藝道之行-水木清華邀請展」(2019年8月19至23日)於香港大會堂高座展覽館舉行

《江城子》 蘇軾

釋文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通常看蘇東坡的詩詞是覺得他真是瀟灑,這首就小清新了。小清新似乎與小楷比較沾邊,但用行草,取其行雲流水,如詞中箏樂流動,效果也不錯!

行書橫幅 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行書橫幅 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岳飛

釋文

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地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

用了橫幅寫作此詩。行短了,似更配合原詩五字一句的鏗鏘節奏,表現岳飛誓要收復神州河山的決心。

 行書竪幅 米芾 《擬古》
       
     
行書竪幅 米芾 《擬古》

擬古

青松勁挺姿。凌霄恥屈盤。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秋花起絳煙。旖旎雲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見吐子效。鶴疑縮頸還。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

龜鶴年壽齊。羽介所託殊。種種是靈物。相得忘形軀。鶴有沖霄心。龜厭曳尾居。以竹兩附口。相將上雲衢。報汝慎勿語。一語墮泥塗。

這篇有兩首詩。第一首說青松,說其外表普通,但內在美使其傲然挺立,不怕寒冬,連柏樹和鶴都羞愧難當。所以說,內心強大比外表華麗更好吧!

第二首更有趣,是說龜與鶴咬著竹片,鶴帶著龜衝天而去。可是要小心千萬別說話,說話就要墮下地來。要慎言,不然即使已成功,都會失敗。 不然即使已高飛,都會掉下來。

兩首小詩,趣味中帶著哲理,說理而不沉悶。

 行書條幅 米芾 《吳江垂虹亭作》
       
     
行書條幅 米芾 《吳江垂虹亭作》

吳江垂虹亭作

斷雲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霜(旁改作金)破柑。好作新詩繼桑薴。垂虹秋色滿東南。
泛泛五湖霜氣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須織女支機石。且戲嫦娥稱客星。時為湖州之行。

米芾是書法家,當然也是文人。這是他一首寫風景的詩。沒想到,他寫詩,竟有山水畫的情境。可惜書法只有墨色,不能直觀展現詩中湖水,白帆,鱸魚,金橘等等的形狀色彩。心中遺憾,只好借行書筆意抒發一番!

 行書條幅 米芾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
       
     
行書條幅 米芾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

這是書法家米芾寫的一首七言詩。我們看到詩人乘船進入某地,他感到當地政治清明,食物充盛。於是心情大好,詩興大發,展開筆硯,寫盡了船上的紙箋。我也乘興一氣呵成書畢此詩。米芾可曾想到,千年之後也有一人,同樣生活在先進社會,也來臨寫他的詩作呢?

我不禁沉思,生活在我城,固然不愁溫飽,但為何年輕人都憂心忡忡呢?

 行書竪幅 米芾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
       
     
行書竪幅 米芾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

揚帆載月遠相過,佳氣蔥蔥聽誦歌。
路不拾遺知政肅,野多滯穗是時和。
天分秋暑資吟興,晴獻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箋書盡剪江波。


這是書法家米芾寫的一首七言詩。我們看到詩人披星戴月乘船揚帆經過某地,見佳氣盈盈、時局之和,於是詩興大發,展開筆硯,寫盡了船上的紙箋。我也乘興一氣呵成書畢此詩,頓感暢快。米芾可曾想到,千年之後也有一人,同樣生活在先進社會,也來臨寫他的詩作呢?

行書竪幅 王夫之《莊子解》
       
     
行書竪幅 王夫之《莊子解》

古文常常都有點版本上的差異,因年代久遠。所以一般最好找離作者年代最近的版本。這篇來説就更相信清代影印本了。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85759&page=14

書法不單是藝術,也是文化。寫字之前一定要先查對原文和理解大意,以免出錯。這裏寫了「間」,是根據文意,原文「閒」是其異體字。但「逍者,嚮於逍也,過而忘也」就寫錯了。原文是「逍者,嚮於消」,這裡是作者用「消」字解釋「逍遙」的「逍」字,所以不能重覆用逍字。順帶一提,康熙字典亦有「逍者,消也。如陽動冰消,雖耗也,不竭其本」。另外也有學者將「逍遙」解釋為「消、搖」,也就是消解、消融的意涵。再看「過而忘也」緊接「嚮於消也」,同樣是強調消解、消融。雖然「逍遙」可以寫作「消遙」,但不代表「逍」和「消」這兩字能互通。這與「間閒」二字不同。這篇寫錯,看來要重寫了,就當練習吧!

原文斷字如下:

「解曰。寓形於兩間,遊而已矣。無小無大,無不自得而止。其行也無所圖,其反也無所息,無待也。無待者: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實以立名。小大一致,休于天均,則無不逍遙矣。逍者嚮於消也,過而忘也,遙者,引而遠也,不局於心知之靈也。故物論可齊,生主可養,形可忘而德充,世可入而害遠,帝王可應而天下治。皆脗合于大宗以忘生死,無不可遊也,無非遊也。」

行書竪幅 王夫之《莊子解》逍遙遊 卷一
       
     
行書竪幅 王夫之《莊子解》逍遙遊 卷一

王夫之莊子解所見:「寓形於兩間,遊而已矣。無小無大,無不自得而止。其行也無所圖,其反也無所息,無待也。無待者: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實以立名。小大一致,休于天均,則無不逍遙矣。逍者嚮於消也,過而忘也,遙者,引而遠也,不局於心知之靈也。故物論可齊,生主可養,形可忘而德充,世可入而害遠,帝王可應而天下治。皆脗合于大宗以忘生死,無不可遊也,無非遊也。」

逍遙遊本篇就很多人寫過了,因緣際會看到了王夫之的這篇<解>。心想逍遙遊原文比較難懂,莊子的想法也可能不太好理解,不如就寫這篇解,為自己,也為有興趣逍遙遊的人,權作一個參考。

草書竪幅「逍遙遊」并王夫之《莊子解》節選
       
     
草書竪幅「逍遙遊」并王夫之《莊子解》節選

摘錄王夫之《莊子解》

寓形於兩間,遊而已矣。無小無大,無不自得而止。其行也無所圖,其反也無所息,無待也。無待者: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實以立名。小大一致,休于天均,則無不逍遙矣。

選用這幅行草竪幅 「逍遙遊」并王夫之《莊子解》節錄,行草書體能在線條、章法佈局多作變化,畫面感更豐富。墨色方面,除了通過節奏體現變化,亦調整水量,特意表現濃淡乾濕之對比。

題材方面,因為逍遙遊原文比較難懂,故選取王夫之的這篇解,讓大眾更容易理解莊子的想法。為自己,也為有興趣理解逍遙遊的人,權作一個參考。內容大意為:人應放下執念,去除成見,順應自然,重新體會「有與無」、「大與小」、「得與失」、「利與害」,以至天下所有相對概念,最後讓心靈達致萬物齊一的境界,自由自在,不拘一格。

摘錄莊子解逍遙遊,寫成小字條幅, 運用筆尖練習筆力。小字難寫之處在於以筆尖體現筆力。筆畫纖細時,要寫出富有筆力及穩定的筆畫,並非易事。特意開了支長鋒狼毫,毛剛勁有彈性,有助傳遞力度。驚喜比想像的軟,很適合寫行書小字。原來不知不覺,跟著老師畫圓星星幫我練好了筆力,現在好像寫得到小字了!

 行書竪幅 米芾 《重九會郡樓》
       
     
行書竪幅 米芾 《重九會郡樓》

重九會郡樓

山清氣爽九秋天。黃菊紅茱滿泛船。千里結言寧有後。群賢畢至猥居前。杜郎閑客今焉是。謝守風流古所傳。獨把秋英緣底事。老來情味向詩偏。

深秋時節,登高望遠,遠方朋友都趕來相聚,其樂無窮。題此作之時,恰逢中秋之後,不久即是重九。不禁心中一動,想起遠方的你,近來可安好。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人長大了,雖不能說閱歷甚多,但總經歷過一些人生起跌,嚐過甜酸苦辣,走過很多地方,也遇過各種各樣的人。雖然結識了不少朋友,但深感知己難尋。有感而發,寫作此幅,斗膽權作敲門磚,歡迎同道指正。

行書橫幅 米芾《送王渙之彥舟 》
       
     
行書橫幅 米芾《送王渙之彥舟 》

送王渙之彥舟

集英春殿鳴鞘歇,神武天臨光下澈。
鴻臚初唱第一聲,白面王郎年十八。
神武樂育天下造,不使敲抨使傳道。
衣錦東南第一州,棘璧湖山兩清照。
襄陽野老漁竿客,不愛紛華愛泉石。
相逢不約約無逆,輿握古書同岸幘。
淫朋嬖黨初相慕,濯髮灑心求易慮。
翩翩遼鶴雲中侶,土苴尪鴟那一顧。
邇來器業何深至,湛湛具區無底沚。
可憐一點終不易,枉駕殷勤尋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與英才並肩肘。
少有俳辭能駡鬼,老學鴟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徑資,取捨殊塗莫迴首。

王煥之,字彥舟,是米芾的知交好友,文人,任官。因黨爭而被貶官。這首詩大概就是米芾送好友出發,臨別附言。前段回顧了王彥舟考入官場的輝煌成就,中間提及大家的友誼,最後對王失官表示惋惜,最後是安慰鼓勵。人生得一好友,頗不容易。據說米王二人,因興趣相投,十分要好。王去了遠方,一時沒聯繫上。米芾到處跟人說,哎呀怎麼就沒消息呢?心中掛念不已。傳世有不少散帖,就是他們的來往書信。這在今日看來,也頗有趣味。

草書豎幅 摘錄蔡邕
       
     
草書豎幅 摘錄蔡邕

《筆論》 書者,散也。

這是筆論開首。開門見山,要寫字,必先放鬆心情。如果心中有其它事,就算用了再好的筆,也寫不好。散,就是跟著要專心。其實何止是寫書法,基本上要做好一件事,都要心無旁騖,才可成功。

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要寫字,先要放鬆心情。我寫字多年,深深認同此言。現代社會,節奏急促,俗事繁多,容易心情煩亂。能夠靜心半日,寫得佳作,實為不易。適逢今夜萬籟俱寂,於是揮毫寫就,痛快淋漓!

同舟共濟 逆境前行
       
     
同舟共濟 逆境前行

筆墨傳心,以書抗疫,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特刻印一方,曰「眾志成城」

行書豎幅 劉禹錫《陋室銘》
       
     
行書豎幅 劉禹錫《陋室銘》

外婆常說,室雅無需大。也對,港人居所狹小,唯有多寫書法,培養文化素質、品德修養,學學詩人,把家想像成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玄亭,還何陋之有?

行書豎幅 劉禹錫《陋室銘》
       
     
行書豎幅 劉禹錫《陋室銘》

外婆常說,室雅無需大。也對,港人居所狹小,唯有多寫書法,培養文化素質、品德修養,學學詩人,把家想像成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玄亭,還何陋之有?

草書竪幅 蘇軾《水調歌頭》
       
     
草書竪幅 蘇軾《水調歌頭》

人的悲歡離合,正如月的陰晴圓缺,自然不過。若是有緣,千里也可共嬋娟,何悲之有?不如舉杯邀明月,行樂須及春。

這種瀟灑的情懷,應用行草一揮而就。寫作這篇時,提醒自己注意氣接和鋪毫,用墨對比強一點,每組字由潤到枯,加上節奏變化來增強墨色變化,多一點大小粗幼變化。

草書中堂 「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草書中堂 「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藝道之行 - 澄懷味象書畫展》主題之「澄」,讓我想起千字文的「川流不息,淵澄取映」。此作以行草呼應流水,借水墨的濃淡乾濕,輔以節奏分明和明快的筆勢,再增强墨色變化。在筆畫之外,細心品味墨韻與墨魂,澄心靜慮,以達精神自由。

「川流不息,淵澄取映」,緊承前面兩句「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四句大意是:德行如香草,芬芳遠播;德行若青松,枝葉繁盛。德行像江河之水,永不停息;又像碧潭清澄照人,留芳百世。

老師常説,精熟於一家(一本帖),自能逢源於左右。而千字文正是老師為我們擇的帖。臨帖習書以外,「川流不息」一句,更提醒我對傳統「德行」的思考與傳承。

高適《燕歌行》 行草手卷
       
     
高適《燕歌行》 行草手卷

釋文: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王勃《滕王閣序并詩》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并詩》) 草書手卷
       
     
王勃《滕王閣序并詩》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并詩》) 草書手卷

王勃的《滕王閣序并詩》是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都不斷書寫的佳文之一,但我最喜愛的是祝允明的草書版本。只有他的筆勢那般有張力,給人一種強大的力量之餘,又沒有其他作品那般強勢,很切合這篇序的意境和氣度。

祝允明飆草書一瀉而下,流暢有勢。寫草書還是要一氣呵成才有氣貫。這次意臨祝允明草書 王勃《滕王閣序并詩》,加入了一點米芾的筆法,寫時注意行筆的提按及節奏變化,又使墨色逐次由潤至乾再枯,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了。

臨帖除了要知道原作的筆法章法,也要瞭解用筆用紙和用墨。能充分瞭解工具,善加配合,才能把創作意念發揮。古人云:硬紙用軟筆,軟紙用硬筆。硬紙用軟筆出來的筆劃不會那麽燥;軟紙用硬筆(如狼毫一類)會更精神。這次意臨祝允明草書 王勃《滕王閣序並詩》,用了楮皮和狼羊兼毫,能做到枯筆的蒼芒,但又不至於太燥。

惜水
       
     
惜水

古時的人,不管你是像諸葛亮那樣的政治家還是如楊雄的哲學家,都要忍受取水之難。或許他本人不必勞動,但供他用度之水,要由人力於溪河水井取來,更要用原始的明矾澄清,或經煲煮消毒,方能使用。而我雖為平民,身為現代人,只需扭開水龍頭,清澈水流即可供洗浴燜煮必要時直接飲用也無大礙。

水是如此珍貴,而身為現代人的我,有感及此,寫下「惜水」一幅自勉,緊記食水一點一滴來之不易,每一滴龍頭流出的水,都包含了無數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