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勝景長存,潮起潮落循環不息,而人生短暫易逝。有人但求留下功業,延續自己的影響力。也有人只要剎那的光輝,不求永恒。你想要的人生是怎樣的?
人生的意義,是否就是名聲長存世間呢?不過,現在被記住的偉人,當初也許並非有意為之吧。那麼,努力活在當下,也許才是適當選擇!
《從軍行》 唐‧陳羽
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詩意如畫。讀此詩,深覺行軍雖苦,卻有幾分浪漫。墨書於紙,加鈐紅印,遠遠觀之,恍如雪山軍伍與紅旗。竟暗合如此,始料不及。
《江城子》 蘇軾
釋文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通常看蘇東坡的詩詞是覺得他真是瀟灑,這首就小清新了。小清新似乎與小楷比較沾邊,但我用行草,取其行雲流水,筆尖舞動,如詞中箏樂流動。寫著身心舒暢!
Practice makes perfect. Here’s to all artists who strive to take it up a notch!
論筆力
晉代著名書法家衛夫人云:「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盡一身之力送之。」晚清經學家劉熙載云:「字有果敢之力,骨也,字有含忍之力,筋也。」清朝文學家包世臣云:「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今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幸致。」
古人強調,筆力表現在筆畫中截(中間部分),字有力,筆畫就有「筋骨」。
筆力,表現在行筆的快慢變化、筆尖提按的輕重變化,能就線條長短調節筆鋒。它不是物理上的力,而是藉書者藝術內涵的發揮。筆隨意行,如錐畫沙,如水相激,紙上的筆畫也呈現立體感,內心感受妙不可言。筆力化成藝術的表現力,不單局限於字形筆畫了。
願諸君書藝更上一層樓!
《和林公硯山之作》米芾
皎皎中天月。團團徑千里。震澤乃一水。所占已過二。娑羅即峴山。謬雲形大地。地惟東吳偏。山水古佳麗。中有皎皎人。瓊衣玉為餌。位維列仙長。學與千年對。幽操久獨處。迢迢願招類。金颸帶秋威。欻逐雲檣至。朝隮輿馭飈。暮返光浮袂。雲盲有風駈。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陰宮。無乃瞻星氣。興深夷險一。理洞軒裳偽。紛紛夸俗勞。坦坦忘懷易。浩浩將我行。蠢蠢須公起。
此詩詠月。由月亮地形,說到嫦娥仙子。再提到凡間自己,不由得生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感慨。除了中秋夜,現代人大約沒太多時間舉頭望明月。然而,我認為每人都應忙中偷閒,望一下宇宙星辰的。每當望向閃閃星星,都會想到人類多麼渺小,而又多麼偉大。
為了練習章法和鍛煉眼界準繩度,我一般不會在紙上摺出格線。何況這次只是練習。沒想到用紙太長了,寫到後面,看不到右邊,結果下沿沒對齊。下次寫這麽長的,還是先摺一下好了。
王國維認為,成功者必經之三種境界:
「望盡天涯路」:前路茫茫不知何往。
「為伊消得人憔悴」:為理想窮追不捨,無悔付出代價。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無心栽柳柳成蔭,不經意間已經成功。
引用古詩詞表達,比起直述,多了一分含蓄,正合傳統,可謂佳句。